close

1.jp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〈感動--累生累世的志業〉

      本次講座由陳介源老師系前士林地方法院法官,也是前任正覺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;和郭宏益老師系臺灣大學電機系碩士;還有博古通今說法勝妙的余書偉老師共同主持演講完成。講座的緣起是為了讓世人重新認識佛法的格局是超出世間一切文化、宗教、科學等內涵,而能讓眾生實證解脫生死乃至成佛的智慧,這一切都歸功於唐朝 玄奘法師,中國才得以保存了全面整體的佛法文化寶藏。講座的內容主要是回顧這位偉大的聖者—玄奘大師,其成就了唐宋時期禪法不可撼動的豐功偉業,並且鞏固了佛法教門,並為宗門建立堅實根基,撐起了大乘佛法的一片天,復興了大乘佛法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首先在陳介源老師溫和慈祥的演敘中,我們瞭解到 玄奘大師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,在聯合國的《世界文化名人錄》中僅有兩位中國人,一位是孔子,一位是玄奘。清末明初學者梁啟超對 玄奘大師的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更是給予高度評價,千古名人傳裡是價值第一的傳記。從傳記顯示出來 玄奘大師的一生具有相當的高度和內涵。魯迅更是如此評論 玄奘大師:玄奘是中華民族的脊樑!不同於名人學者對 玄奘大師的理解,大多數人大概會以為連續劇或影片《西遊記》裡那位形象文弱的師父,就是唐三藏大師了。但不同於一般影視、媒體的角度,正覺同修會的《玄奘文化千年路》七集影片,把 玄奘大師的《慈恩傳》做了更深入的解析透視,呈現在觀眾面前,讓世人更認識、瞭解歷史上真正的 玄奘大師。世人因《西遊記》瞭解到取經路上的“九九八十一難”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的故事,認為成功取經回歸故里就是圓滿大結局。而歷史上真實的 玄奘大師取經回歸國土,嘔心瀝血翻譯帶回來的經書,才是大師真正志向的開端。梁啟超更是評價:玄奘的偉大其實是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年,也就是從印度取經回來在大唐翻譯經書的二十年,而這二十年就佔了大師一生中三分一的時間。這些和末學之前通過《西遊記》以及類似的影視作品中側重在 玄奘大師取經的“驚險路途”完全不同。有幸值遇正法,七集影片《玄奘文化千年路》從不同於世俗角度來詮釋真實的 玄奘大師一生的心路歷程,末學也堅信正信的佛弟子期待這天的到來,豈止已經千世萬世……

      陳老師和郭老師一起向大家介紹 玄奘大師西行的動機和目的,在當時政治局勢還未安定,佛法也有許多爭議的問題。玄奘大師十三歲遇到鄭善果正式出家,因往昔種子流注,玄奘大師從小對佛學有超高的領悟力。但當時國內佛典經論並不完備,佛教界也是眾說紛紜,沒有完整的經論足以說服大眾,因此佛教界的諍論很多,時間也持續很久。這時必須要有佛法根本論來支撐,佛法才能持續,法脈才能永傳。當時中國佛教界面臨的困局,譬如:真諦法師《決定藏論》主張第九識的問題;佛性是現在常,或是當來常的諍論;以及嚴重欠缺唯識增上慧學的經論。玄奘大師雖然心得決定,但是若沒有更正確的經典和更多的經論,就沒有辦法讓大眾更加信服。此外,對於《大般涅槃經》眼見佛性的內涵也有很多諍論,佛法實證的修學次第也不完整。玄奘大師很早就感受到了這些缺失,即使當時 大師在國內威望很高、所受到的待遇也很好,但仍義無反顧、不計個人利害得失決定西行,希望將佛教義理作出正確重大的澄清,讓中國佛法的法脈可以持續流傳,把生命實相的教育推展到極致。這真是我等學佛弟子們的福音,我們都是仰仗 玄奘大師的恩德,今生才能有緣學習全面整體的佛法。

      陳老師先提出為什麼當時 玄奘大師在西行之前,就能看到中國佛教界所存在的問題?但是其他人卻看不到?大師在西行前於佛法上的修證是如何?然後郭老師接過陳老師的問題向大家闡述:當時中國的佛教界疑問很多,到底化人有沒有“心”?“心”是什麼心?等等問題很多……。然而對於經論義理的解讀者必須至少最低要達到通達位,就是聖位,才能夠把經論的真實意開示出來。反觀我們這世學佛的歷程,對這些瞭解少之又少,對於在一些道場的出家師披著僧衣講經說法,之前從來也沒想過該師父是否具備解說經文的證量。對於明心、眼見佛性更是沒有聽過……,而今生能遇到正法,法脈傳承也是從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而來。玄奘大師從小天資聰穎,在西行之前就有了很高的證量,瞭解到中國佛教界的困局,決定取陸路行,一邊遍訪參學,巡禮聖跡。路經之地也隨緣瞭解當地對佛法的認知程度,在途中隨緣參訪渡眾。玄奘大師深厚的佛法證量是往昔多劫以來就在佛法上修學所累積的,末學從這裡也深感人不是只有這一輩子而已,就像 玄奘大師當世的證量也是由於往世不斷的熏習修證累積而成。

      郭老師向大家闡述當時天竺佛法其實也是有諍論的,甚至是對佛法的不信任,而善知識在天竺也凋零了。唯有 玄奘大師的出現才扭轉局面,糾正很多錯誤知見和有邪見的修行人。顯然 玄奘大師於法上有實證,且已經到達了相當的高度,因此雖說 大師是去印度取經,但其智慧超群,其實也是隨緣教化有緣人。末學也深感實相智慧是可以實證的,唯一佛乘也是無可推翻,不可反駁的。真正的生命教育唯有佛法裡才有。老師還提到實證需要傳承嗎?末學學習正法以前也聽說過開悟需要印證,但是 佛陀在菩提樹下也是自參自悟的,當時誰的證量比得過 世尊,那怎麼能有資格為 世尊印證?成佛之道需要三大阿僧祇劫,大菩薩的證量也不可能是一世就成就。所以學習實相智慧不可以世俗標準來一概論之。

      余老師參與一起討論“大乘非佛說”的議題。玄奘大師在龜茲國遇到木叉毱多否定大乘論,從大師傳記的記載,大師對於這種否定大乘法的言論態度都是很堅定的,“視之如塵土”駁斥其過失。由此而知,大乘法是真實實相智慧,是可修可證,不容置疑的。沒有大乘法的二乘都不是究竟佛法,由此可見末法時代的今天,那種只認定二乘法而否定大乘法的人都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。佛法法脈傳承到中國,所以我們內地學佛人都該感到驕傲和幸運。般若毱多主張的“大乘非佛說”也是被 玄奘大師嚴厲破斥的。大師的《成唯識論》闡述:沒有大乘法的二乘都不是究竟佛法!這是我們末法弟子在檢擇現下各大道場的一個重要標準,如果貶抑菩薩法的二乘修行人,那都不是修行究竟佛法的人。玄奘大師在印度有很高的威望,他一直弘揚、闡明佛法必須是全面整體的大乘法,才是 釋迦文佛的法脈,因大乘法可以證得無分別智,是實相的智慧,可以真的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,是二乘法所不能函蓋的。這也是我們末法弟子修行佛法的基本認知。陳老師說:大乘和錯會小乘(二乘)論師的差異就是八識論和六識論不同主張的差異。這個是我們末法學佛人要認知通透的,前六識都是因緣生、因緣滅的心,不能延續到未來世,和佛經裡的八識論相違背。

      玄奘大師西行路經了很多國家,西行的目的是取經,尤其是取回《瑜伽師地論》根本大論,因為國內缺乏佛法根本大論,所以就算 大師個人證量很高,也難以把 世尊的佛法楷定並且廣泛弘揚。大師和善可親,一路上路經西域的國家,包括天竺等都廣結善緣,為我大唐形象增光生輝。大師的《大唐西域記》更是有深遠歷史意義,後來考古學家從中獲取了很多資料,彌補了歷史空缺,從中也可以瞭解到 大師對各國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。玄奘大師的智慧超群,親切隨和,並且從很多方面來看,當時 大師就具有了相當高的證量了,西行取經的決心很堅定,雖然一路上艱險萬難,但一直把“寧願西行而死,絕不東歸而生”當作座右銘,可見 玄奘大菩薩的忘我精神,大師一生乃至累生累世的志願,就是要佛法回歸2500年前 釋迦佛所弘揚的唯一佛乘而努力!作為末法弟子,今生能夠值遇正法,都仰仗 玄奘大師西行之恩德,我們要立志向 大師學習,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,末學即日起發願能早日明心開悟,荷擔如來家業,一起利益眾生,報答 大師之恩德!

 

講座內容詳請觀看:《千年一脈-從佛陀到玄奘》系列講座:首場 完整影片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2qRZw8CvzE

arrow
arrow

    追尋玄奘的足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